close

  “有護士家屬的同事朋友,大多會打招呼,希望能從護理崗位調離,轉向輕鬆些的其他崗位。原因可以理解,輕鬆點,不要伺候人。”採訪蔡蘊敏的過程中,金山醫院黨委書記陳剛坦誠說道。
  蔡蘊敏卻不同,她在護理崗位一干就是26年,從未提出要調離。這其中,快20年時間,她天天與惡臭氣味、糜爛腐肉打交道。狹小的十幾平方米診室里,她整日彎著腰、佝僂著背,護理形形色色的傷口。有人直言,“你都出名了,怎麼還要這麼苦幹?”他們不知,蔡蘊敏心底,有個強大堅實的支柱,她說,“被病人需要,其實是一種莫大的幸福!”
  物質豐富了,選擇多元了,談看似飄渺的“幸福”,或會被人詬病略顯做作。蔡蘊敏說,她的幸福一點也不飄渺:本來絕望厭世的小雪,帶著微笑離去;本要截肢的年輕人,活蹦亂跳來看她;站不起腳的老伯,康復後請她吃蛋糕……這些有血有肉的溫情片段,構成了最牢靠的幸福。 下轉5版
  (上接第1版)有市區醫院挖她當管理人才,有外企找她讓她作全職培訓師,收入待遇、工作環境,比現下崗位翻了不知多少跟斗。死心眼的蔡蘊敏,卻反覆思量,全都拒絕,她沒法違背內心的呼喚,“其他崗位性價比更高,但離開那些需要我撫平的傷口,離開那些期盼見到我的病人,我將沒法感受到非我不可、‘被需要’的幸福。”
  物化的現代社會,多用看得見的物質來定義成功。當有人提出,“請等等我們的靈魂,它還在路上”時,世人恍然大悟:原來,這才是幸福走失的根源。
  回頭來看,質朴如蔡蘊敏,承受了艱辛勞累,拋卻了優渥前程,她也正因這些,享受了常人難以獲取的幸福。
  (原標題:“被需要”是種莫大幸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c81wcuv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